王少峰强调,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具体要做到“四个结合”。【详情】
一是与落实中央精神结合起来,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部机关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要把学习宣传党代会精神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必修课,推动全省党员干部自觉用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详情】
记者近日获悉,2016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将于12月21-22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正式升级为“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并且恢复了每年一次的办会频率。2016海交会的参会人数将达4500人,其中海外人才2500人左右,参会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详情】
据介绍,本届大会包括4项活动:2016海外人才广州峰会、科技创响未来高峰论坛、包容联动式发展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场活动。诺贝尔奖获得者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教授,中科院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教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主席团副主席、副院长苏卡洛·亚历山大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将参加论坛活动,探讨热点难点问题。【详情】
相关阅读:深圳重奖技能人才
苗寨换新颜
花垣县双龙镇让烈村地处大山之中,山色秀丽,终日云雾缭绕。这个古老的苗寨,自去年初省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1月16日,我们来到了这个大山中的苗寨,耳闻目睹了许多新鲜事。【详情】
“高跟鞋”畅行“小康路”
“你看,姑娘们可以穿高跟鞋结队赶场了。”顺着村党支部书记龙远云的手势看去,几个苗族阿妹正边走边谈笑风生。苗寨路窄坡陡,生产生活极为不便。省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一进村,便多方筹集资金修路。【详情】
“乡巴佬”安居“特色楼”
驱车环绕让烈村岩门寨,但见一幢幢吊脚楼飞檐翘角、廊环柱垂。龙远云说:“以前,村民们出门打工,被笑是‘茅屋里走来的乡巴佬’。现在我们住得好、环境美,不羡慕城里的砖房子了。”【详情】
“太阳神”点亮“光伏灯”
“你看,这就是光伏发电站。”在一处绿树环绕的山头,230多块蓝色晶硅光伏组件成行排列、矩形铺开。村民石远弟自豪地说:“苗族称太阳为神,没想到我们这个偏远苗寨也有了太阳能发电站。”据村干部介绍,这是一个60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0.19吨。【详情】
用科技叩开农户增收大门
沿着狭窄蜿蜒的山村公路,便来到了慈利县二坊坪乡的“鱼感 鱼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在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个资料柜、一把长座椅组成的办公室内,我们见到了百姓常挂嘴边的“渔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省科技特派员向建国。【详情】
“渔教授”打开产业调整新局面
指着面前的大片网箱,张家界慈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辉介绍,鱼感 鱼是一种以鱼为主食的凶猛鱼类,个体大,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但人工网箱养殖却一直是个难题。【详情】
规模化生产农业发展有了新活力
一个产业要形成产业链,首先要形成产业规模。自进驻之日起,向建国就致力于慈利县农业产业规划,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调研,重点对二坊坪乡11个行政村2423户养殖资源进行了翔实细致的全面普查,提出了“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一业一品、一品一企、多企组团、集中上市”的战略目标。【详情】
打造品牌推动农业长效发展
这些年来,向建国始终铭记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初衷——助推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不管我在慈利担任多久的科技特派员,一定要为慈利打造出知名的农业品牌,推动慈利农业长效发展。”近十年来,向建国不断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从以技术服务到用产品带动再到用市场保障,一步一步叩开了农民增收的大门。【详情】
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口扩大
新闻背景:这个冬天,被称作又一个“史上最难毕业季”,一组最新发布的数据,再一次敲响我国高技能劳动力缺口的警钟——大学生方面,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1/3,并且大约有70%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实用性不强”;农民工方面,我国农民工人口数量在2015年已接近2.8亿人,超过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1/4,但经过专门培训后上岗的农民工比例仅为0.3%。这组数据源自《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详情】
技能型人才供求不平衡
所谓“技能缺口”,在该报告撰写者之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看来,即是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技能型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过程中,中国正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渡,高技能劳动力供求缺口日益扩大,因此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上升。以针对企业家的调查数据为例,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互联网、高级技术工人、技术研发、资本运作、战略设计和国际化管理这9种人才中,平均每个企业短缺人才种类超过6种,其中,国际化管理人才和战略设计人才尤为短缺。【详情】
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与巨大需求相反,相关人才供给的速度却跟不上。根据报告,2016年中国有1200多万名本科生和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尽管有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不少雇主依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报告提到,中国劳动力供给存在显著的人才层次矛盾,如低学历未技能智能化,高学历却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应用需要。【详情】
近日,FESCO携手《财经》杂志,举办了主题为“应对变局时代的跨界人才”的高峰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论坛上指出,中国初步预测会有80%的岗位被机器替代,至少也是60%,而解决的办法就是无边界职业,跨界人才将成为未来人才市场的重要力量。【详情】
“我以为,专才还是通才,对于不同层级的人员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高管、领导可能跨界要求多,而对层级较低的人才和一线技能人才,可能更多的要求是专长、专才。再比如,战略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跨界人才的配置要求也应不同。从结构角度讲,要注意一点,就是跨界人才人力资本中的度的把握问题,避免出现跨界人才人力资本边际效益递减问题。”中国核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强认为,层级不同,跨界人才的配置要求应当不同。【详情】
近年来,轨道交通行业迎来了高速增长,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轨道交通技术创新论坛上,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明直言,由于轨道交通人才专业性比较强,培养的周期比较长等特点,行业内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详情】
如何破解“人才饥渴”,使其满足迅猛发展的轨道交通产业需求?与会人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周晓明提出,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理论和实际结合。高校课程应更专更精,针对不同的轨道交通产品进行设计,务求做到专门人才解决专门问题。【详情】
坚持需求、能力、基层导向精准引才、识才、育才
从2014年起,益阳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该市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超1.2万名,其中全日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学历1021名;培养技能型人才36904名,其中高级技能型人才3914名。目前,该市人才总量突破40万,人才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各类人才各尽其用、各展其才。【详情】
突出需求导向,精准引才
益阳市强化发展需求导向,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益阳市“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两个总揽性文件,配套出台《益阳市定向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等6个操作性文件,以顶层设计破解人才在引、育、留、用等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制定年度引才方案,聚焦工业经济、对外贸易、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紧缺领域聚才纳才。举办“院士家乡行”活动,先后聘请12名益阳籍两院院士担任经济顾问。【详情】
强化能力导向,精准识才
近年来,益阳市把引才重点放在名牌(重点)大学上,连续3年面向全国114所“985”“211”院校和省内重点高校开展引才宣传,走进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9所重点院校,贴心宣讲,答疑解惑,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成功签订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按照专业相近、人岗相适的原则,通过对接推介,近三年全市1483个公务员岗位共吸引全国超15000人报考,其中硕士及以上研究生报名人数达3483名。【详情】
坚持基层导向,精准育才
据统计,益阳市2015年、2016年共定向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33名,全部安排到各乡镇(街道、园区)担任村(社区)支书助理、村(社区)主任助理或重点项目负责人,开展为期两年的实践锻炼。对2014年以来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全日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000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