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发布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如何选?“参考”来了

2025-06-24 16:25:45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邓宇 李婉婷

分享至手机

中人社传媒(记者 邓宇 实习生 李婉婷)高考分数揭晓,志愿填报在即。日前,麦可思研究院基于全国17.1万本科应届毕业生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发布《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揭示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下的人才需求新趋势。

报告显示,2024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排名前十的专业均属于工学门类。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以7599元的平均月收入位居榜首,超出本科平均水平1400元。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工程等相关专业同样表现亮眼。这些聚焦智能制造、芯片、信息安全等国家战略需求的高薪领域,直接对应解决“卡脖子”短板技术和支撑产业升级的任务。报告分析指出,这些领域兼具“高壁垒、强实践、政策红利”三重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6-2022年连续7年稳居高薪前六,但近3年排名出现下滑。这反映了其受行业转型、供需失衡、技术迭代、经济环境及教育模式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警示信号。报告同时指出,这并非否定计算机领域的价值,高端研发、AI、网络安全等细分方向需求依然强劲,变化要求考生更关注细分方向和持续学习能力。

麦可思定义的绿牌专业(失业量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是衡量专业综合就业质量的重要考量。2025年的本科绿牌专业同样集中于工学,尤其是能源动力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强势在列。这些专业深度绑定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车产业规划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兼具战略必需性、技术不可替代性与市场强需求性。

与工科霸榜高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学类专业领跑满意度榜单,文科专业新业态明显。6个医学专业跻身满意度TOP20,大量文科毕业生涌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自媒体创作、网络视听等新兴岗位上获得了更高的工作自主性、创作自由度和环境包容度。

兴趣和内在驱动力是长期职业发展和取得成就的基石。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不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在国家发展提供的广阔舞台上,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编辑】李婉婷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