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出征,筑梦乡野! 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团队完成集训

2025-06-24 09:27:15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 傅晓 巩如泉 李婉婷

分享至手机

中人社传媒(记者 傅晓 巩如泉 实习生 李婉婷)6月21日至22日,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集训在湖南省人才发展集团培训基地举行。来自省内各高校的120个入围项目团队负责人参加集训。

本届活动由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集训为期两天,重点聚焦乡村调研能力、新闻宣传、财务管理、团队协作四大模块,邀请乡村振兴带头人、资深媒体记者、财务专家等进行授课指导,通过专业课程、小组讨论等形式,助力入围团队提升项目执行能力,保障项目实效。

“进乡下乡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把创意种进泥土。”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服务团队长肖鑫宇作为连续四年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分享了团队多年来,扎根柳林村、十八洞村的实践经历。他提出“立足专业精准发力、注重成果落地见效、讲求宣传方式方法”三大经验,鼓励青年争做“跨界者”“多面手”,以专业所长投身乡村建设,久久为功,助力乡村长效发展。

在第一堂培训课中,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临湘市新屋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黎将自身扎根基层17年的丰富经验向参训学员倾囊相授。他表示,在乡村工作中,俯身倾听村民真实诉求,远比提出方案更为关键,只有先听懂民意,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开展工作。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常读基层这本书,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作品。”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社记者邓宇结合自身采写经历,从如何寻找新闻亮点、合理利用新媒体传播技巧等方面对学子们展开实用性指导。

“乡村振兴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青年用专业知识书写的实践报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唐云云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往届青年学子超10万小时深耕乡村的丰厚成果。她呼吁青年学子,要摒弃“自嗨式公益”,组建技术、沟通、宣传“铁三角”团队,扎根乡村务实行动。

财务管理课程环节,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详细解读公益资金管理规范,强调每笔活动资金都要“用得透明、花在实处”。

“创新运用北斗导航技术为乡村设计智慧水务系统,破解山区基建难题。”“针对湘西空心村困境,设计‘农家乐+山地农业+互联网引流’联动方案。”……项目分享会上,120个项目团队负责人被分成15个小组,在交流研讨中完善方案、探索新思路。

“这次将更加注重项目成果向实际效益的转化,让项目不只停留在简单的公益服务上。”中南大学智暖“湘”情团队负责人周泽涛带领团队连续三年获得立项资格,今年他将再次前往娄底市新化县石笋铺村,结合当地“梅山刺绣”“新化山歌”等特色非遗文化,强化特色IP,让乡村文旅真正“活”起来。

22日下午,授旗仪式举行,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集训营顺利结营。接下来,各项目团队将带着2万元的资助奖励,分赴全省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20个实施村开展项目实践。期待他们在暑期的骄阳下尽情释放智慧、挥洒汗水,用实际行动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编辑】李婉婷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