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万物皆数。
近年来,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网信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9月18日,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再出发,聚焦网络强省数字湖南建设目标任务,湖南扎实推进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让正能量主旋律充盈网络空间
前段时间,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到省直主要新闻媒体调研,强调“导向是根本、内容是灵魂、传播方式是翅膀”,用“加减乘除”4种效应,深刻阐释新闻舆论工作中导向、内容和传播方式这三个要素的关系,强调要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内容为王,改进传播方式,讲好湖南故事。
掌握好这三个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做好网信工作的关键。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如何用得上、用得好互联网,就成了一种刚需。
因此,塑造一个凝心聚力、引领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网络空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道必答题。
打造这个空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些年,湖南持续深入推进“网上学习”重点传播工程,创新开展“理来我网”系列网上理论传播行动,持续办好“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湖湘好网民”新风大典以及“懂常识、守常规、成常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主题月”等活动,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建设。
点亮思想灯塔,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团结鼓劲向前,大事盛事激荡网民共情、共鸣;为时代铸魂,为英雄立像,发掘身边的好人……
唯有持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在“云上”共享,让正能量主旋律始终充盈网络空间,才能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牢守住网络安全意识形态阵地
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主阵地,是关系执政稳固的主权空间。党要管网,体现的就是“主动管”“管得住”“管得好”“一寸不让”,党员干部更要绷紧“网络主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根弦。
我们常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其实,这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求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近年来,我省制定了《湖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条例》《湖南省通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全面整治“饭圈”、水军、“黑公关”等突出问题,重拳整治“网络雾霾”,维护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态,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既然是守护阵地,当然要“手执利器”。在互联网阵地上,这个“利器”就是技术。
互联网时代,技术日新月异,一旦落后,就会挨打。唯有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坚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才能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要管网,就要“织网”,织一张“疏而不漏”的综合治理网。
“网下管什么,网上就要管什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比如,去年湖南共依法约谈、警告违法违规网站平台1562次,关闭网站或停止域名解析1419家,关闭违法账号299个,下架应用程序1172个,不断完善网络管理执法协调工作机制。
让“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目前我省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必须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建强信息基础设施这个底座,打造数字经济这个引擎,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现在,有的地方搞了“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审批”改革;有的地方探索出了在村庄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受到农民广泛欢迎,这些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通过聚焦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移动物联网、北斗导航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以数字普惠助力共同富裕。
当前,长沙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充分发挥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等创新平台优势,加强网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做什么”与“怎么做”的方法论已经交到我们手中,只有深刻领悟、精准发力,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机遇,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切实让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互联网是一张网,网信工作是一盘棋。落子精准,棋局制胜。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